专家:中国开发农作物替代石油产品条件基本成熟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7-08
阅读次数:1822
阅读字体 【

  农作物深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科学的说法应该叫生物能源。在技术、工艺奠定基础之后,大规模利用农作物生产转化石油替代产品,有无原材料保证成为关键。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农业大学国家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等机构和有关专家调查显示,利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即可“再造一个大庆”。

  中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元月中旬专门组织专家组就生物能源进行调查。中心主任王宏广认为,生物能源替代日渐枯竭的石化能源是必然趋势。迟做不如早做,早做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做过深入调查,如果把全国现有的陈化粮、富余的农作物产品,拿来加工石油替代品,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庆。”王宏广说,现在农村年产6亿吨作物秸杆,基本废弃,收获季节狼烟四起,城乡污染严重。完善技术、工艺后,能够变成相当于1.2亿吨粮食的淀粉质原料,可加工成5000万吨至7000万吨燃料酒精;如果再定点种植转基因作物,提高产量,专门用于加工石油替代品,前景将更为可观。另外,我国还有数亿亩荒漠、滩涂,南方亚热带地区有10亿亩草山、草场,大西北还有更为广阔的干旱地区,只要有加工渠道、稳定市场需求,完全可能用来发展相关农作物。”

  从1997年开始关注丰原集团技术、认为其可以形成替代石化能源并迅速形成巨大产业的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国家有关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曹教授列举洋生姜为例说明:学名菊芋,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结论,只是没有找准大的市场,研究成果无法推广”。曹教授强调:“我国类似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多得很,9亿农民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原材料不愁。解决大工业利用、规模加工才是关键。”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6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7号  站长统计
电话:0771-5553306 17776254163  17776252370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l@alcohol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