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量价齐跌行业调整考验酒企智慧

中国联合商报
2013-08-27
阅读次数:1126
阅读字体 【

  2002-2011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行业总体营收从500多亿元增长至374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但从2012年开始,在陆续遭遇了“塑化剂危机”、“三公消费限酒令”、“勾兑门”、“虚假年份酒”等一系列事件后,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便突然陷入了停滞,多家知名酒企爆出了库存高企、量价齐跌的噩耗。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表示:“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面临深度调整,每一个白酒企业都面临挑战,但只要以创新思维方式、坚持优质的产品品质作为搏击市场的核心,就能化危为机逆势而上。”

  白酒疯长背后的隐忧

  在白酒疯狂增长的黄金十年里,不管是大小酒企,还是跟白酒沾边的包装、策划、咨询等行业,都实现了空前营收,可以说大家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在这疯狂增长以及繁荣的背后,也埋下了许多的隐患。

  由于白酒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市场销量持续“疯涨”,许多酒企原本充裕的产能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些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扩大产能,于是便出现了向其他酒企购买基酒、用“酒精勾兑酒”冒充“纯酿酿造酒”等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也导致一些知名酒企的产品品质大幅度下滑。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酒的品质比十几年前下降了不少,以前那种香醇的感觉完全找不到了。

  而一些酒企为了多卖酒,开始“重营销轻品质”,疏于质量的自我要求。类似“塑化剂超标260%”、“厂区水源地环境恶劣”等负面新闻,造成市值猛跌、产品滞销,吞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也有损整个白酒行业形象。

  酒是老的香,于是 “20年老酒”、“50年陈酿”、“80年窖龄”等年份酒概念,“百花齐放”渐欲迷人眼,消费者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价格买来这些年份酒。但是这些所谓的“年份酒”有多老,铁铮铮的现实却是“酒龄大于厂龄”,这让知道真像的消费者拿什么理由去爱上这些“年份酒”,如何相信酒企,由此,酒企的信任危机也进一步加剧。

  经济提速,快钱时代,众多白酒企业似乎也不能淡定了,行业内乱象丛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么是不是没有可信任的白酒,当然不是。贵州董酒,就是坚持以品质“俘获”天下的务实派。

  得品质者得天下

  董酒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鼎盛时期,年销量1万多千升,销售收入2亿多元,远超当时的茅台(600519,股吧)。但从1995年开始,董酒进入了长达10年的改制蛰伏期,开始闭关修炼。当时的领导决定封存所有的基酒,妥善储存,等待董酒崛起的日子再将其投入使用。殊不知当年掩门闭关,却成就了今日董酒一笔巨额财富。

  常喝酒的人都知道“白酒贵在香醇,但这般浓郁口感并非朝夕可造”。如今,在董酒厂区仍封存了大量10年以上的基酒,正是这些基酒确保了董酒不变的品质与口感。

  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说:“董酒是酒中的贵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亮相,它不可复制的贵族风范都在那里。”

  好的白酒,需要时间的等待,需要质量的保证,需要自然的雕琢。

  近年营收连续翻番增长

  幸运的是,好酒碰到了识酒之人,董酒企业掌舵人,坚守延续了董酒的传统——不急不躁的酿造好酒。

  近两年,有关董酒的报道不时地见诸报端,从精修董酒编年史,到一坛老董酒拍出609万的天价,从汤加王国的指定用酒,到董酒连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无不彰显了董酒眼光独到的市场运作和颇具说服力的市场表现。

  市场层面,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营销和推广。

  河南世嘉酒业2011年与董酒合资成立了“董酒河南营销中心”,2012年就实现了过亿元的销售额,下级经销商超过百余家;浙江温州的“董姓联谊会”在2012年上半年取得了温州地区的经销权,通过团购、民间用酒和社会零售等模式打开了销路。

  董事长蔡友平表示:“品质是中国白酒的根本,董酒不会因为短期利益而舍弃立身之根本。在整个白酒业集体沉默之时,董酒能做到逆势而上,未来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对此很有信心!”

  知名白酒专家、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表示:“董酒不仅仅应该做中国的名酒,更要做世界的名酒,董酒这样一个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牌和茅台酒一样,既能代表贵州香飘中国,也能代表中国香飘世界。”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6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7号  站长统计
电话:0771-5553306 17776254163  17776252370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l@alcohol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