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立区 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之魂

河北经济日报社
2012-06-14
阅读次数:2674
阅读字体 【

   驱车行驶在渤海新区宽阔的马路上,不时可见蓝色钢架托起的黄色管道穿梭在不同厂区间。“这是法液空公司给园区内企业供气的通道。”陪同采访的渤海新区党政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化工大道两侧的金牛化工和中化集团沧州大化两个企业之间,同样有各色管道连接,实现着资源和副产品的共享。

   闭合的管道让企业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也让渤海新区的循环经济之路更加通畅。

   循环经济是渤海新区产业之魂,依托产业间的循环配套,新区正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

   记者来到金牛化工采访时了解到,企业的副产品氯气在给“邻居”中化集团沧州大化配套使用的同时,另一种副产品氢气则可以提供给精细化工企业瀛海香料、建新化工作原料,7月份实现供气后,循环辐射的范围就更大了。“仅提供给沧州大化氯气一项,经济效益就非常可观。如今辐射更多企业,我们也将有更多收益。”金牛化工副总经理靳洪强说道。不仅如此,金牛化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也被充分利用,成为水泥厂的原料,并已形成年产29万吨的水泥产能。

   这种产业间的循环利用在渤海新区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渤海新区正在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新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资源综合管理和持续利用,通过优化关键环节促进区内物流、能流的高效运转,消灭和减少废弃物和污染排放。”渤海新区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闫吉顺说道。

   据闫吉顺介绍,氢气作为金牛化工的副产品输送到瀛海香料后,可直接作为苯乙醇的原料使用,取代原来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实现节能降耗。建新化工则将氢气作为还原剂,替代原来的铁粉还原旧工艺,结束固体废弃物铁泥的产生,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渤海新区必须将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坚持走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只有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路子,才能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沧州市副市长,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骅市委书记回学勇说。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渤海新区围绕油、煤、盐、钢、水、电等要素,形成了上百个循环链条。已经实施的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粉煤灰、电石渣、钢渣开发新型建材,PVC、TDI液氯循环利用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拓展了发展空间。

   循环经济已成为渤海新区产业发展之魂。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渤海新区《临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申报方案已于4月份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得到初步认可。未来,将形成更多的循环链条,渤海新区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

   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和项目布局,渤海新区“四梁八柱”型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产业链招商一直是渤海新区的一大特色,项目向主导产业聚集,结构向循环经济调整。随着一大批支柱型项目的纷纷落户、开工,渤海新区已初步形成以冶金装备、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构成的“四梁”,和以普碳钢产业链、特钢产业链、大芳烃产业链、聚氨酯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海水淡化产业链和现代物流产业链为“八柱”的相对成熟的产业格局。

   当记者来到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于增舟的办公室采访时,他办公桌上的一本《渤海新区产业链招商项目》画册引起了记者注意。在这本印刷精美的画册上,绘制了八大产业链招商联络图,并附带有不同的招商项目。“如果是不在产业链条上的项目,即使再大,也有可能通不过我们的审查筛选。我们将按照联络图及重点招商项目的指引,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进项目。”

   记者注意到,每一招商链条都用颜色标示出了已有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个别链条中,属于产业链下一级的项目已经在做,但是上一级却有空缺。“通过招商,我们正在弥补这样的空缺,打造更为完备的产业链条。”于增舟告诉记者。

   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渤海新区各产业聚集区的多年实践,既彰显了产业特色,又提升了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目前,总投资150亿元的旭阳化工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40万辆整车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中海油中捷石化安全环保升级项目,以及中国一重年产300万吨高端冷轧薄板项目、美国嘉吉公司油脂加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华润热电2×300MW热电联产项目、法液空四期工程等都已开工建设。据测算,到2015年,渤海新区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将由目前的2家增加到6家。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深度

   在闫吉顺看来,依托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关键和重点还在于科技创新。“一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深度。”

   渤海新区管委会与河北工业大学“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日前正式签署。此举被认为是渤海新区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的重大行动。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河北省渤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这必将为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回学勇说。

   在渤海新区项目落地的过程中,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成为新区的“宠儿”。在渤海新区,淡水资源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国华沧东电厂海水淡化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研制成功的“自主研发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不仅拥有21项专利,而且创造了8项全国之最。目前,国华沧东电厂每天生产出3.25万吨海水淡化水供应到新区的每个角落,而未来,这个数字将超过20万吨。而作为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水,新区正在和中盐(沧州)公司洽谈开发利用,积极寻求产业链条向下一级延伸。

  一批批高科技项目也正聚集而来。前不久落户的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催化剂工程实验室及产业化基地,这是渤海新区引进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中心。该公司将在渤海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国家级新能源催化剂工程实验室将科学规范地研究开发国家大型新能源所需要的高性能催化剂,取代进口,实现国产化,并作为高科技孵化器,为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公司虽然项目投资额不大,但是科技含量很高,能够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园区企业所急需的非标设备。“石油化工是渤海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14年,新区炼油能力将突破2000万吨。我们看中的正是工大化工设备公司的项目能够有效提升新区石油化工产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回学勇说。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6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7号  站长统计
电话:0771-5553306 17776254163  17776252370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l@alcoholnet.com